質量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,為確保翻譯的準確性, 成都維語翻譯公司項目的全過程如下:
一、龐大的成都維語翻譯團隊保證各類翻譯稿件均由專業人士擔任。
二、規范化的維語翻譯流程。從獲得資料的開始到交稿全過程進行質量的全面控制,并同時做到高質量,快速度的原則。
三、及時組建若干翻譯小組,分析各項要求,統一專業詞匯,確定語言風格,譯文格式要求。
四、維語翻譯均有嚴格的語言和專業技術雙重校對。從初稿的完成到統稿,從校對到最終審核定稿,甚至詞匯間的細微差別也力求精確。
五、不間斷的進行招聘,充足的人力資源不斷匯集翻譯界的精英和高手。不斷對內部及外聘翻譯人員進行系統的再培訓工程。
六、曾8小時翻譯4萬字的速度客戶所需。
背景知識——維吾爾語簡介
“維吾爾”是民族自稱,意為“團結”、“聯合”。不同時期對它的稱謂不同,北魏時稱“袁紇”、“烏護”,隋朝時稱“韋紇”,唐時稱“回紇”、“回鶘”,元、明時稱“畏兀兒”。維吾爾族說維吾爾語,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的西匈語支,分中心、和田、布羅三個方言。8世紀曾用過突厥如尼文,9--15世紀用過回鶘文,現使用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維吾爾文。維吾爾族人口為721.443萬人(1990年)。主要聚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。大部分聚居在天山以南。另外在湖北的桃源、常德也有3000余人。
維吾爾族的先民可追溯至前3世紀北方游牧民族,生活在貝加爾湖一帶。一世紀末逐漸向南遷,以后便與當地一些古代民族相融合。一千多年前,維吾爾族的先世鐵勒是西突厥汗國的一部分,唐朝天寶三年(744),回紇以鄂爾渾河流域為中心建立了游牧的回紇汗國,與唐朝保持友好的從屬關系。公元788年回紇改稱回鶘,9世紀,回鶘大部分西遷入高昌、龜茲、于闐以西地區,在與當地民族長期相處中,還融合了部份吐番人、契丹人等,吸收了蒙、漢、藏等民族成份。逐漸發展為近代維吾爾族。西遷的回鶘人曾先后在中亞和新疆地區建立過喀喇(哈拉)汗國、高昌王國,并參與察合臺汗國和葉爾羌汗國的活動。
|